您当前的位置: 江西远大科技 > 员工天地 > 员工活动 >

如何留住人才并做到人尽其才

发布时间: 2015-10-14浏览量: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将企业的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通过激励来实现的。怎样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已成为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员工激励的目标必须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激励员工的动机就是要设法使员工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动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绩效而实现企业目标。激励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使员工出色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励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都体现员工的价值,让员工感到下一步还有新的机会。当员工技术发展到顶尖,企业可扩大他的工作范畴,加大工作量,让他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让员工觉得他在公司是海阔天空的,能学到东西,永远没有尽头,还可让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担任行政职务或特级专业技术职务,既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也给他们以事业施展的平台,因此适合的激励使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有极大作用。

一、有效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适合企业的岗位说明书

       若没有适合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很难保证对不同岗位的人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也很难建立客观的绩效考核制度,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对员工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反之,绩效考核设置不当,将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2、多给与员工精神激励

       很多管理者不理解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的重要性,认为当下属了解我的真心时,形式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还有多数的管理者认为员工做好、做对是天经地义的,何必费神去表扬呢?至于做错或做不好则是不可原谅的,必须要立刻批评或责骂他们。要知道,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赞美,作为管理者,需要抓住任何一个能带来正能量的表扬机会。

3、激励应包含双向激励

       激励就是奖励,这是一个误区,因此在设计激励制度时,往往只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无视约束和处罚措施。因此,激励应包括负激励措施,如罚款、降职、降薪甚至淘汰等。

4、容许员工的部分失败

       容许失败能够让你的员工敢于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管理者应让一切具有创新精神,但因此遭受挫折而感到沮丧的员工都知道,只要他的理由、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即使结果失败,也是值得鼓励的。

二、如何进行有效激励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诚对待员工

       出色的经营离不开人,管理者应以员工为中心,满足员工对归属的愿望,成就的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抱怨,通过让他们参与对企业发展、工作条件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使他们得到尊重上的满足,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为重要,那么员工才能以组织事业为中心,如每年经理应和员工有一次正式的谈话,探讨今年的工作目标有几个,生活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要经过哪些培训以及员工的发展机会,今后有什么打算等等,帮助员工实现他的愿望。  

2、了解员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求走进公司的,只有了解他的需求才能有效地调动他的积极性。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这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要善于抓住员工的主导需求,否则,激励就是纸上谈兵。

3、建立合适的、公正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一定要体现公正的原则,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看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出台制度之前,要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激励手段,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文化、时代发展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熊中华)

                                                                                                                                                                            

关注微信公众号